从我入职到现在,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时光。在这六年里,大学教师意味着什么,我一直在体会和思考。
课堂是我做到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。站稳讲台,高质量传授专业知识是大学教师的标准功课。目前我负责4门专业课及实验课的教学,一直在努力打磨自己的专业课堂。2023年我参加了青教赛,有幸获得校赛一等奖和北京市赛三等奖。我也结合时事,积极进行教学改革,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,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,有不少同学上完我的专业课后,对这门课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兴趣。在课堂上,我基本能够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,并知道他们大概的学业情况。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,会选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。
“把学生认全”是我为自己布置的秘密工作。我高中时比较寡言,班主任甚至快毕业的时候还会叫错我的名字,这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件耿耿于怀的事情。当我第一次成为班主任时,我就下定决心,决不让我的学生受到这样的对待。我带的第一届班级是机电1901班,我抓紧迎新、开班会、高数入学分班考试等一切和学生接触的机会,在新生入学一周内,我就记住了全班34个学生。除了外向活跃的学生以外,内向的学生则更敏感,更需要被重点关心,那就从认识他们开始,慢慢让他们体会到关怀。
班主任认识自己的学生似乎理所应当,但是作为任课教师,我也能够把每个班的学生认全,这应该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。我一般会经常叫学生回答问题,如果是一个班的小班,到了课程的1/3左右,基本就把学生认全了。记得有一场考试,考前调座位时,我直接叫了几个学生的名字给他们安排座位。考完试后,另一个监考老师问我:“王老师,你是他们班主任吗?感觉你对他们很熟悉呀!”。我回答说:“不是的,我只是上学期给他们上过课。”
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,看起来费时费力,意义不大,但我却觉得这是对学生的尊重。学生来答疑时,课堂提问时,我知道他的基础如何,才能游刃有余地做到因材施教。而且当我课堂互动叫出学生的名字时,他会有很大的被认同感,也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他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的课堂互动变得更多,学生上课也更加专注了。
19年带大一学生的时候我会给学生科创启蒙教育,和咱们最近提出的“新生年”理念不谋而合,当年举办的创新杯新星赛,我们班报了7支队伍,囊括了所有学生,6支队伍获得了奖项,而全校只有11支队伍获奖,我们一个班就占到了50%以上,其中还拿了全部的一等奖2个。今年我又带了23级新生,今年的创新杯新星赛,我们班又是全员参与,现在比赛结果还没出,希望我们也能取得好成绩。
其实不只是当班主任所带的学生,对于跟我上过课的学有余力的学生,我会经常带他们参加各种活动。例如我每年都会指导学生参加大创,会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,近三年拿了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。同时,一共指导了9名本科生里发表了中文核心论文。
大学里每个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,对于一些不热衷于参加科创活动的学生,我也会在课堂之外,关心他们的学业和生活,与他们成为好朋友。去年是我所带班级的毕业年,有个学生大一时沉迷游戏,挂了好几科,我隔段时间就会跟他微信或者当面交流一次;他发个朋友圈,我会很煞风景地凑上去评论“今天你学习了吗”。他后来特地感谢我:“王老师,如果没有你的鼓励和督促,我可能真的没有办法顺利毕业了。”而且也经常会开玩笑,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开毕业设计动员会,我在讲台上讲完后下课和学生一起往外走,有个学生跟我说“王老师,你拉链开了”,我下意识看了一下裤子,心想这可尴尬了,刚才在讲台上大家都看到了吧。结果我发现我拉链没开啊,原来他说的是书包的拉链。
他们敢开我的玩笑,与我分享心事和烦恼,我认真倾听,为他们的喜悦而开心,并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跨过难关。我所带的19级机电班学生在23年毕业,考研和出国深造率达到了35%以上,远高于学校平均水平,其中班长还获得了全校唯二的思政保研名额。现在他们毕业一年了,偶尔还会叫我出去一起聚餐。希望再过五年、十年乃至二十年,他们还能记得我。
在这六年里,我都坚持教书育人、润物无声,将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。做良师,也做益友。希望不仅在学业上对学生起到帮助和示范作用,在心理和生活上也能关心和帮助到他们。